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硕博连读的规定(修订)
为提
一、硕博连读的学科(专业)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
硕博连读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博连读生)的培养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l.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实践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历史和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动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创新精神;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能独立开展本学科领域的专业教学、创造性研究、产品开发以及项目管理,并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具有较强的外国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译、写),能够以第一外国语为工具,熟练地在本专业领域内开展学术交流。
4.身心健康。
三、培养年限
硕博连读生学制一般为5年。硕博连读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一年半。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
硕博连读生若在5年内不能完成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期限,延长期所需各项经费由导师或本人负责支付。硕博连读生因博士资格综合考试未通过而改做硕士学位论文者,如在其后的一年内不能完成硕士论文,亦可适当延长论文期限,延长期间所需经费由导师或本人负责支付。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一)培养方式
1、硕博连读生的培养一般采取全日制的培养方式。
2、硕博连读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硕博连读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其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要因材施教,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提高硕博连读生的培养质量。
3、硕博连读生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为了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在导师主持下,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具有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硕博连读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
4、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硕博连读生,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二)学分及课程学习要求
硕博连读生实行学分制管理。总学分要求36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9学分和必修环节7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博士资格综合考试2学分、专业外语实践1学分、Seminar 2学分)。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课程学习总学分基本要求为29学分,其中学位课(含硕士第一外国语、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博士第一外国语、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五门公共课)学分基本要求为22学分。选修课可从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1)学位课(16学分)
① 公共课
硕士第一外国语 |
6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2学分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学分 |
博士第一外国语 |
4学分 |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2学分 |
②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学科硕士培养方案要求。
(2)选修课
主要学习本学科或学科群的前沿、交叉性知识。同时,鼓励硕博连读生选修跨学科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面。但选外专业的学位课,学分按选修课记;外语小语种学生选修硕士英语一外的,学分也按选修课记。
(3)补修课
凡是跨学科门类考取的硕博连读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5门本科阶段的骨干课程,且成绩合格,其补修成绩记入成绩档案,注明“补修”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硕博连读生在读期间如有不及格的课程(含加修本科课程),则不能正常毕业和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4)必修环节(7学分)
开题报告 |
2学分 |
博士资格综合考试 |
2学分 |
专业外语实践 |
1学分 |
Seminar |
2学分 |
(三)培养环节要求
为了加强对硕博连读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提高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硕博连读生的培养环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培养计划
要求在入学后两个月内,在导师(组)的指导下,按照五年博士培养的要求来切实、可行的制定本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包括文献综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及其技术路线、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为使开题报告有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博连读生在开题之前,应在导师指导下,从入学后第二学期起,阅读不少于60篇的中外文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发展的历史现状、进展、最新学术前沿以及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方面,并对所阅读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写出不少于2万字的文献综述。要求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由导师负责进行评定,并写出评语。具体请参照《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并记2学分。
3、博士资格综合考试
考核内容包括德育考核、课程学习考核、能力考核这三个相关环节组成。
(1)考核时间及基本条件
考核必须在硕博连读生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后,于入学后第四学期5月初之前进行。
(2)考核组织形式
考核由各学院和学科组成专门的博士资格考核小组,负责命题、考核和阅卷。资格综合考核小组由各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分党委或党总支负责人、院长、硕博连读生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4~7人组成,其中组长1人。
(3)考核内容
① 德育考核:先由各个班级负者人负责进行初步考核,然后由各学院分党委或党总支负责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状况,要求在第四学期5月之前完成,与能力综合考核同步进行。
② 课程学习考核:硕博连读生需
③ 能力考核:通过对硕博连读生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综合考试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A、业务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开题报告所反映的科研水平及能力。
B、学科综合考试:学科综合考试的内容必须具备相应的广度和深度,而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拼凑,其内容除应覆盖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需涉及2~3个主要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重点考核硕博连读研究生对知识综合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考试前主考教师和应考的硕博连读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做好充分准备。要提前命好题并写出答案要点。
考试方式及评分: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可笔试也可口试,口试要有详细记录。无论哪种考核方式或是否通过,均须写出评语。记录、试卷、试题及答案要点交学院保存。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题量)一般以3小时为宜。
(4)成绩评定
对政治思想好,学习成绩合格,业务能力考核通过,文献综述完成、论文开题报告通过的,视为资格综合考核通过,并记2学分;通过资格综合考核的学生不再参加硕士生、博士生中期考核以及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
对政治思想差,或学习成绩差,或学科综合考试差,或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弱,以至于难以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的硕博连读生,由考核小组签署意见,报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后经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批准,按照硕士生培养或中止学习。
4、专业外语实践
要求硕博连读生在入学后第三学年内,在导师的指导下,翻译两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及论文选题密切相关的专业文献资料或论著,要求英译汉每篇字数不少于6000汉字,汉译英不少于1万字符;或用所学第一外语撰写两篇与本人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文献综述报告并进行投稿,每篇字数应不少于1万字符,然后由导师负责对研究生专业外语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凡考核通过者记1学分。
5、Seminar
Seminar应结合硕博连读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生共同参加。应围绕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方面,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从第二学期开始,Seminar每学期举行不少于3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2次),累计不少于24次。导师应根据研究生每次参加Seminar和作学术报告的整体情况为研究生评定成绩,凡考核通过者记2学分。经导师签字后于入学后第九学期末之前将评定表提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备案,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Seminar管理办法》执行。
五、学位论文工作
硕博连读生在前期文献阅读的基础上,从第三学期开始,就应进行科研的前期准备,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等情况,听取意见,接受指导。在论文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与分析,独立写出具有创造性成果的学位论文。
六、论文发表要求
硕博连读生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北林研发〔2009〕5号文)执行。
七、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硕博连读生必须完成上述各个教学和培养环节,并达到规定的学分,完成论文的撰写,由导师推荐,方可
八、附则
1、确定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除博士资格综合考核分流外,不得因个人主观意向中途退出硕博连读。
2、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在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