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活动
  • 学术活动
    2016年生物科学论坛第十三期
    发布时间: 2016-06-03
    浏览量:
    作者: *
    审核: *

    时间:6月13日 15点

    地点:东配楼小报告厅

    报告题目 (一):幼苗出土:一场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生死决断

    报告人:邓兴旺 教授(北京大学)

    报告人简介: 邓兴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冠名终身教授(Daniel C. Eaton Professor),现任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1989年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开始在美国耶鲁大学建立实验室,为助理教授,1995年成为副教授,2001年成为终身正教授。2003年-2009年,成功创建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并担任共同所长。2014年全职回到北大,筹建北京大学农学院。邓兴旺教授课题组以水稻、拟南芥、玉米等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事植物光信号转导,杂交优势的分子机制,非编码RNA,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在《Cell》、《Science》、《Nature》顶级刊物发表14篇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共发表280余篇研究论文。2003年成为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会Kumho奖的唯一获奖者。2015年获得《Nature》杰出导师奖,中国北方终身成就奖。

     

    报告题目(二):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报告人:万建民 教授(中国农科院)

    报告人简介: 万建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1985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日本京都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1997年就职于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99年回国在南京农业大学历任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院长,农学院院长。2003年起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2008 年起兼任农业部科技委生物技术组副组长、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技术责任人、农业部水稻生产指导专家组组长、国家发改委生物技术产业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Harvest Plus 挑战计划中国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水稻的基因定位、克隆和品种选育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品质、超高产、抗病虫、抗逆等性状,创制优异种质16 份,培育新品种8 个,其中宁粳1 号累计推广2000 多万亩。获新品种权15 项、发明专利17 项。发表论文100 多篇,出版专著3 部。2010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本次论坛联系人:林金星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