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活动
  • 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余志晟,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布时间: 2017-03-20
    浏览量:
    作者: *
    审核: *

    时间: 2017年3月21日(周二)下午1:30-5:00 

    地点:生物楼313

    讲座主要内容
    碳基清洁能源乙醇和甲烷,可以通过生物转化从固体废弃物和化石资源中进一步获得,不仅有利于解决环境污染,而且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乙醇和甲烷的生物形成,讲授以下内容:(1)纤维素类废弃物快速热解和水解脱毒发酵转化乙醇研究。(2)国内不同地质煤层的生物甲烷成因、产甲烷菌的甲烷产生及形成机理,以及对甲烷气形成的影响。
    报告人:余志晟  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
    报告人简介:
    余志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2003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工程科学系,访问研究。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生命科学院,博士后。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博士后。目前围绕“现代环境微生物学在环保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开展:(1) 生物质与生物能,包括酒发酵生产的微生物学机理、纤维素生物乙醇转化,煤层气和页岩气生物成因机制等;(2)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包括特定工业污染物如染料、农药等的生物降解,油田和农田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等;(3)水处理与水供给,承担污水处理、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技术问题;(4)微生物和工业酶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如食品保健品益生菌,环保微生物制剂等的研究工作。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生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