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沈应柏教授研究团队在沙冬青交互抗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9-11-05
近日,植物学TOP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5年IF=6.125,植物科学一区)在线发表了我院沈应柏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题为“Herbivore exposure alters ion fluxes and improves salt tolerance in a desert shrub”。该论文以西北荒漠灌木矮沙冬青为材料,阐述了其在响应昆虫取食和盐胁迫时的交互抗性机制。
沙冬青是西北荒漠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国家二级濒危物种。沙冬青生境极其恶劣,常伴随着极端温度、干旱、盐碱、虫害,但目前关于沙冬青生物与非生物交互抗性的研究甚少。因此,沈应柏教授研究团队利用非损伤微测、激光共聚焦等技术,系统研究了经昆虫取食的沙冬青在遭受盐胁迫时的根部离子跨膜转运模式。该研究发现,昆虫取食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OPR3活性诱导茉莉酸的积累,茉莉酸信号途径的激活诱导了胞内Ca2+的迅速积累,增强了质膜H+-ATPase活性,促进了胞内过多的Na+经由Na+/H+逆向转运体的外排,同时抑制K+的流失,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的K+/Na+平衡,最终增强沙冬青的耐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