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研究
  • 树木开花也能“发热”?我院王若涵教授团队应用多尺度成像破解玉兰早春开花的御寒智慧
    发布时间: 2025-09-29
    浏览量:


    春寒料峭时,玉兰花竟能悄悄发热?这看似童话般的现象,实则蕴含着植物应对低温,保障繁殖的生存智慧。近日,北京林业大学王若涵教授团队在植物学权威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一区,Top期刊)在线发表题为Integrated Multiscale Imaging and Non-invasive Micro-sensing Decipher Spatiotemporal Calcium Dynamics in Thermogenic Tissue of Magnolia Flower的研究成果,通过多尺度成像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创新融合,首次精准定位玉兰花核心产热区,并揭示钙离子调控产热的关键机制,成功突破木本植物生热研究的长期瓶颈,为该领域奠定了关键方法与体系基础。



    生热植物凭借自主调控花器官温度(floral thermogenesis)的独特能力在植物界繁殖竞争中占据优势:它们通过花朵产热维持适宜温度,促进花粉萌发、加速花香挥发以吸引昆虫访花,促进生殖成功。然而,木本植物的组织结构更复杂,其产热组织的具体位置、调控产热的关键信号分子等核心问题,一直是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难点,制约着对木本植物繁殖适应与能量代谢机制的深入理解。

    以木兰科玉兰Magnolia denudata为研究对象,创新整合高分辨红外热成像(IR)、多光谱成像(MSI)与微区 X 射线荧光光谱成像(μ-XRF)等多尺度成像技术。研究发现,玉兰产热高峰期,钙元素在其雌蕊柱外侧组织呈现显著富集状态,且钙元素的分布区域,与红外热成像标记的产热热点区、多光谱成像区分的功能组织区高度吻合。这一发现不仅首次明确了玉兰花的核心产热区域为雌蕊柱外侧组织,更提供了元素分布 - 功能区域 - 产热信号联动的精准研究方法,为复杂木本植物产热组织定位提供了关键技术体系。


    1 μ-XRF揭示钙在玉兰雌蕊柱外侧组织的显著富集


    在锁定产热区域后,团队进一步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深入探究产热调控的分子密码。结果显示:产热高峰期雌蕊柱细胞和线粒体的钙离子内流速率均显著增加。同时,转录组时序表达分析揭示,调控钙离子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基因与线粒体钙单向转运蛋白基因,在这一时期均呈现高表达状态。通过生热细胞呼吸测定证实,钙离子浓度变化直接控制线粒体的呼吸代谢效率:提高胞内钙离子浓度,能显著增强线粒体有氧呼吸速率,尤其能提升通过交替氧化酶(AOX)途径的能量耗散效率;反之,降低钙离子浓度则会明显抑制呼吸作用。这表明,线粒体中钙离子的增加,成为触发玉兰花产热的能量开关


    2 钙离子促进线粒体呼吸并可实现呼吸抑制逆转


    该研究通过多尺度成像技术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产热位置元素分布离子流联合分析,建立了完整的木本生热植物能量代谢研究技术体系;解析了钙离子调控线粒体呼吸参与产热的机制,不仅为理解木本植物如何通过产热适应早春低温环境、保障繁殖成功提供了关键线索,更为后续生热植物资源的产热能力研究及应用奠定了方法与体系基础。


    3生热细胞中的钙离子转运途径


    北京林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思钦、于淼为共同第一作者,王若涵教授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111/pce.70196



    作者:王若涵

    审核:杜庆章